2019年9月3日 星期二

佳冬忠魂碑到底紀念誰?

蕭恩鄉在近代六堆歷史裡是個相當傳奇的人物
傳奇到有些事蹟需要史料依據才能夠寫
不過今天倒是可以大家分享
其主導的「忠魂碑」設立

大正九年(1920)蕭恩鄉被命為佳冬庄長,
五年後於大正十四年(1926)六月二十八日便推動忠魂碑的成立
依「名勝天然紀念物調查資料」顯示其為高十八尺的水泥建物,
蕭恩鄉名列為忠魂碑的管理者,
而該碑成立目的在於:「爾来星霜三十有餘年世人の記憶漸く薄からんをする大正十四年部落有志相諮り資千餘圓を醵出し碑石を建立し同年六月二十八日除幕式を舉行官民相衆て懇に勇士の霊を弔ひ
因而來紀念「征臺第二師團の第四聯隊に属する少尉丸山重吉の一小隊が水濠を続らし防禦標せる敵軍を攻撃し部下十五名を共に戦死せるを以て其の靈を奉祀す
而記憶逐漸薄弱的,正是臺灣史上或是六堆史上所稱的「步月樓事件」。
資料來源:客家委員會數位臺灣客家庄網站
---
1895年日軍接收臺灣採取四面圍攻臺南的作戰計畫分別為
(一)陸路南進部隊-以駐紮於彰化的近衛師團長陸軍中將能久親王北白川宮為司令長官
(二)枋寮登陸部隊-由第二師團長陸軍中將乃木希典為司令官
(三)布袋嘴登陸部隊-由混成第四旅團長陸軍少將貞愛親王為司令長官
(四)由常備艦隊司令長官海軍中將有地品之允,率旗艦「吉野」號等軍艦,負責對安平港之砲擊
而六堆所參與的即是在乃木希典推進到鳳山路線上,
明治28年(1895)10月11日七點50分,第二師團開始在番仔崙、枋寮間登陸 ,日軍上陸後,沿海岸線北上向東港前進,且分派部隊攻向佳冬,在日方的紀錄,由於佳冬聚落建有銃眼的石牆,並且挖掘寬2公尺,身可及胸的濠溝,加上位於步月樓高處可使用「灌滾水」的策略,使得負責佔領佳冬(茄苳腳)的第四聯隊第三中隊,中隊長吉原大尉三次衝鋒突圍皆失敗,陷入苦戰,包括第一小隊的丸山少尉中彈身亡,附近日軍接獲佳冬攻勢受阻訊息,紛紛轉向支援,包括第一中隊與第十二中隊;獲得友軍支援的第三中隊,又一次從步月樓衝鋒,第一中隊由村子西端闖入,在上風處放火,第十二中隊攻破西北端的陽明門,進入村內,下午12時30分,日軍佔領完畢,步月樓事件到此為止,攻擊方的日軍陣亡15名。
---
因此忠魂碑要紀念的,就是攻擊方的日軍陣亡15名,
然而值得討論的是管理者(蕭恩鄉),
其實是防守方統領(蕭光明)的後代,
這矛盾也反應在日本時期昭和十年(1935)所著六堆客家歷史的重要文獻「嗚呼忠義亭」,
其中竟也在第三章史蹟當中,加入「二二、佳冬忠魂碑」的介紹,
隨後便介紹「二三、步月樓」,
內文還直接出現「現在蕭恩鄉の家屋」,

讓人不得不感到興趣的是,
這「世人の記憶漸く薄からんをする(記憶逐漸薄弱)」的,
蕭恩鄉到底是要大家討論少尉丸山重吉等15人還是左堆總理蕭光明(佐生)?
成為一個相當有趣的討論。
PS.相關文獻資料引用請見施雅軒「日本時期佳冬蕭恩鄉與其相關文化地景」一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