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臉書看到一則討論屏東里港「白廟」與「紅廟」的事情
在六堆的歷史裡
白廟與紅廟是之前部落格談過道光十二年張丙事件的歷史地景
在傳統的理解上「白廟」是葬著六堆人士的遺骸
「紅廟」是里港人的遺骸
但是從幾何時
突然出現大家顛倒過來的理解
成了「白廟」是當地人,而「紅廟」是六堆人士
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混淆的說法
看來有必要討論一下
---
遇到這種歷史上的眾說紛紜
最簡單的解決方法
就是找尋最接近當時事件的史料
可惜在清代並沒有相關「白廟」「紅廟」的紀錄
只好退而求其次看看日本時代的文獻
那就是昭和十年(1935)的「嗚呼忠義亭」
在這本書中專欄寫著「白廟」「紅廟」的紀錄
你會發現只有白廟是粵族(客家)遺骸所在地
而紅廟卻是萬人塚的說法
尤其「紅廟」的報導人還是曾任里港保正的「陳莊阿隨」
不可能對自己鄉土的歷史產生混淆
如此「白廟」才是六堆遺骸所在
也許有人會問
清代為何不遷回當地呢?
回顧之前寫著張丙事件就會發現該事件重創六堆政治地位
連副總理都被問罪處死
戰死的六堆人士怎有可能回到六堆當地或是「忠義亭」呢?
就這樣一直留在福佬領域一直到現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