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年的朱一貴事件
是南部客家正式躍上歷史舞台的重要轉折
而證明該事件的文化襲產
就是現稱「忠義祠」
而歷史文獻稱為「忠義亭」的地方
「忠義亭」對於解讀南部客家歷史具有相當重要的指標性作用
可以講好幾集都沒有問題
今天只跟大家講一個
那就是怎麼決定「忠義亭(義民亭)」的位置
---
當朱一貴或是杜君英起事
屏東平原支持清政府的漢人就立即集結
文獻稱「...等謀密起義,誓不從賊;糾集十三大莊、六十四小莊,合鎮平、程鄉、平遠、永定、武平、大埔、上杭各縣之人,共一萬二千餘名於萬丹社,拜叩天地豎旗,立大清旗號,供奉皇上萬歲聖旨牌。」
以上的說法中間的過程先按下不表
這一集的重點要看「供奉皇上萬歲聖旨牌」這一句
後來朱一貴被搞定
那這個「皇上萬歲聖旨牌」怎麼辦?
這可是「皇上」呀!又不能當垃圾丟了!
只好找個地方供起來
這就是「忠義亭」的來由
---
那該怎麼擺呢?
鍾仁壽的「六堆客家鄉土誌」所採集的兩種說法:
一是人口說,「清政府本想把亭建築在六堆的發祥地『濫濫庄』,但當時濫濫庄居住的客家人不多,乃改建於現代的西勢」;
二是泥土說,「內埔人士曾主張建亭內埔媽祖廟附近(因係六堆成立當初集會的地方),由於政府當局躊躇不決,乃有一位幕僚懂得地理風水者,將內埔和西勢兩地泥土各掘一斗,加予稱秤後。斷定西勢才是好地方」
---
「濫濫庄」是六堆的發祥地
這個說法之前已經科科處理掉了,所以今天就跳過不用談了
「泥土說」其實之前幫大家介紹「內埔」的出生證明也說過了
今天也跳過不用談
在既存的史料中,唯一能解釋「忠義亭」的選址,
只有來自於在林爽文事件裡,
兵部移會「為內閣抄出將軍福康安等奏」,
內文提到「臣等於十三日自東港起程,次日至山豬毛粵莊。該處係東港上游,粵民一百餘莊,分為港東、港西兩里。因康熙年間平定朱一貴之亂,號為懷忠里,於適中之地建蓋忠義亭一所。」
從「福康安」講出了「適中之地」的說詞
那「適中之地」是啥咚咚呀?
---
關於忠義亭的興建
王瑛曾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所著「重修鳳山縣志」曾提及:
「忠義亭,在港西里西勢莊.康熙六十年,總督覺羅滿保為粵莊義民建.凡有公事,會議斯亭.雍正十一年,御史柏修、高山重修.乾隆二十年,監生黃共興、何昌藩、賴安仲等相繼修。」
為忠義亭的正當性有了一個開大門走大路的身份
理由很簡單
因為要在朱一貴事件後有一個供奉「皇上萬歲聖旨牌」的地方
所以這是安座皇上的場域
在封建社會的當時
選址自然不可能讓老百姓自己選
而是能符合皇上身份的神聖空間
幸好林爽文事件福康安說了一個線索
「因康熙年間平定朱一貴之亂,號為懷忠里,於適中之地建蓋忠義亭一所。」
「適中之地」就成了解謎的線索
---
2011年偶寫「戰爭、空間、六堆客家:另一臺灣歷史地理學的展演」第一版時
當時針對「適中」偶解讀為「兼顧地理區位的選擇結果」
「是因應這個生活領域而來」
書上還畫了一張地圖以「忠義亭」為中心
來推導當時「十三大莊、六十四小莊」潛在的空間分布區
但是兩三年前偶突然有新的想法
就是前面所說大官為什麼要理你老百姓呢?
閩浙總督覺羅滿保的選址考量絕對是風水的氣派性
也就是這是「帝王級」的考量
所以「適中」應該跟自然環境有關係
---
「中」這個當然指的是「中間」
那「適」呢?
翻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有五種解釋
(1)恰好、相合(2)舒服(3)恰巧(4)剛才(5) 到、前往
覺羅滿保的「適」應該是答案(1)
這樣的「適中」
可以推導出兩種結果
第一、位於屏東平原的正中央
這對風水師應該不會太難
但是沒辦法解釋忠義亭為何坐西朝東
第二、面對北大武山
這個發現其實很偶然
有一天偶就突然覺得忠義亭坐西朝東不知道會面對那一座山
就吃飽撐著沿著同一緯度向東劃
結果就科科發現與「北大武山」的緯度僅有少許落差
以清代當時的科技水平應該是很努力讓這一條中軸線成立
北大武山是鳳山縣所見第一高峰
開門見第一高山也很「適中」
這條神秘的「忠義亭中軸」聽起來很科科
實在跟受西洋地理學的偶不搭配
但是假如大家知道偶又吃飽撐著找這條「忠義亭中軸」經過什麼地方?
大家就會知道南部客家在屏東平原佈局一個強大的風水陣
實在不科科都不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