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3日 星期五

台南小南門外墳墓番外篇

今天看到貓大貼的臉書文
破題就是「好像很多臉友對臺南城外的墳墓群有興趣」
既然偶是靠「神鬼客家」站穩網路界
當然解讀墳墓群幾乎家常便飯
但是今天我們不是要討論墳墓的問題
而是「拍攝角度」的問題
也許大家有點看不懂,沒關係我們換另一張照片
這是維基百科介紹小南門資料
裡面附著一張照片,大家發現了嗎?
為什麼都是「由東南向西北拍」呢?
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拍攝地點有一個固定的標的,至於是什麼?
那就是有請「台灣堡圖」了!請了。
在堡圖裡,小南門外有一間名為「法化寺」的寺廟
當然要瞭解「法化寺」的來龍去脈
SOP就是是翻閱臺灣文獻叢刊或是臺灣日日新報
但是很不幸,這個「法化寺」一點訊息都沒有,這就怪怪了,
這麼明顯的地標怎麼可能什麼都沒有
偶在學術江湖混這麼久,這種情形也不是沒見過
最有可能的狀況,就是「法化寺」這個地名寫錯了
所以再找一張地圖不就結了
果然同樣的地方就出現「法華寺」的名字
再回去翻臺灣文獻叢刊,那就勢如破竹了,
瞧!在1961年的「臺灣私法人事編」就寫著:
(三) 法華寺 建修法華寺廟由來
  法華寺廟原係明末清初鄭成功領臺時,李茂春先生所置夢蝶園也;人南門外在仁和里。康熙二十二年,蔣毓英知臺灣府,捐己俸,邀同官紳中之有志者,鳩金改園為寺,於寺後壙地貳甲零分,充作香火齋費。康熙四十七年,知鳳山縣事宋永清重邀臺之紳商,增建前殿一座,以祀火神;置鐘鼓樓,於鼓樓後建芳亭,額曰息機;於壙地栽種花木,又置香燈園一宗,在港西里大湖莊。乾隆二十九年,知府蔣元樞重行改置,建易舊規,一列五間排當中,後進祀觀音大士;中進祀三寶;前進祀彌勒佛。中之左前進祀火神;中進祀聖帝;後進為北花廳。右之前進為夢蝶園遺跡,後進為南花廳。又於寺前地開一大池,池北建半月樓一座,計費工料金巨萬元。故此廟住持僧應屬臺灣府管轄,而每年神佛誕辰祭祀諸費,統計係三郊及各境舖戶籌出。嗣屢興修,亦由官商樂捐費。康熙六十年地震,佛堂坍塌,廟廡傾頹,住持僧佰夫慮其為墟,與同儕心覺、心慧節口縮腹,積十餘年,漸次修葺既竣,前後三堂興塑佛像,又費白鏹,拓其舊址,重構兩廟,作為坐禪休息之所。乾隆八年癸亥五月,福建分巡臺澎道兼按察使司副使劉艮為之立碑以紀其事焉!乾隆五十年,柳州楊廷理來任臺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正梓慎之,警天道之,時不第郡垣屢不戒於火,而烽煙旁午,幾及一載。楊公荷戈出小南門外,觸見火神附於法華寺之前殿,既無專祀之所,而且丹陳粉飾後,任風雨之飄搖,非所以昭誠敬也。因首捐己俸,並勸紳商人等鳩貲創建火神祠像於寺之西邊,並於祠之西畔南湖書院舊址,改設堂廡齋房,鳩工庀材,經始於乾隆閏四月,凡六閱月而工竣焉,計費番鏹五千有奇,而寺之前後諸殿亦復碧瓦,朱楹,式廓增新焉!嘉慶五年,李夢瓊、李宗寅等奉府憲吳,准將鳳邑主宋、暨前府憲蔣原建陳永華所選夢蝶園碑記,重給勒石於寺之中殿右壁。同治壬申年重九,臺灣觀察周子玉見夫夢蝶園年久將頹,命各紳士大商捐貲葺而新之。光緒十六年,臺紳蔡霞潭等又倡議捐金三千元重修,現又頹廢難支。本年,三郊組合長及臺南五區各區長、暨六和街董事、奎樓書院董事、僉用總代管理人會同,繼起倡議鳩捐,略續修整。
---
如此就可以比對出明治45年(1912)0226臺灣日日新報一則消息
裡面講的「蔣公子」就是「蔣毓英」
而法華寺「寺前地開一大池,池北建半月樓一座」,
消息看的出來,垮掉的半月樓最少有兩樓高,
以拍攝的選址是相當不錯的制高點,
所以結論就是「法華寺半月樓」就是原始架相機的地點,

謝謝大家,結案。

2020年1月10日 星期五

翁佳音:路是人走出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翁佳音在2007年歷史月刊 232期發表的文章,
名為「路是人走出來 十七世紀中葉臺灣島內南北交通路線表」,

先講最有意思的結論:
路,應該是臺灣番人在漫長歲月中走出來,蹊久自成徑。又如本件標題所示,這條交通路線是沿著主要番社北上,反過來也暗示各社之間,自古以來即有路可通,未必各社老死不相往來。
這就是這篇文章給人們最大的啟發,
換言之,在重構臺灣十七世紀的歷史,
在實際空間的標定上,
這將是一個重要的前提。
---
本篇文章主要是引用在1650年10月31日,
擔任臺灣長官花碧和寄給巴城范德來(C. Van der Lijn)總督的廿九文件中,
第十九號文件題名為「由臺灣走陸路至北部淡水所經番社、所費時間備忘錄」,
方便記憶起見,翁佳音稱它為「1650年臺灣至淡水道里記」。
由於這是臺灣第一張南北交通旅程表,格外引人注意。
---
內文考據請大家自己找原文
翁佳音貼心的幫大家做出現代版的地名標記
「1650年臺灣至淡水道里記」
(1) Eerst van Taijouan over Sinckan tot in Mattauw ................ 1 dagh
先由臺灣【臺南安平】經新港社【臺南新市】入麻豆社 一天
(2) van Mattauw op Tilossen ....................................................... 1 ditto
從麻豆社上往諸羅山社【嘉義市】 一天
(3) van Tilossen naer Dalivo ........................................................ 1 ditto
從諸羅山社往他里霧社【雲林斗南】 一天
(4) van Dalivo op Dovalj ............................................................. 1 ditto
從他里霧社上往肚貓螺社【雲林西螺淤】 一天
(5) van Dovalj in Torckara .......................................................... 1 ditto
從肚貓螺入大突社【彰化二林、溪湖一帶,考訂于】 一天
(6) van Torckara over Darida off Middach naer Goemach. .. 1讓讈 ditto
從大突社過大肚南社【台中大肚】往牛罵社【台中清水】 一天半
(7) van Goemach over Kalika Toemal tot in Daridan .............. 1 ditto
從牛罵社過加志閤談文【考訂盂】入Daridan【考訂榆】 一天
(8) van Daridan in Bockael, ofte Poekagh ................................. 1 ditto
從Daridan入竹塹社【考訂虞】 一天
(9) van Bockael naer Perkoetsij ................................................... 1 ditto
從竹塹社往南崁社【桃園南崁,考訂愚】 一天
(10)van daer op Tamsuij .............................................................. 1 ditto
從當地【南崁】往淡水 一天
reijsens 10讓讈 daegen
行程 共計十天半
---
當然以上的路徑是重建十七世紀臺灣陸路交通相當重要的線索,
但是線索的背後意義,
也就是前面講的這些「路」到底是怎麼來的,
才是閱讀的重心,
既然「路,應該是臺灣番人在漫長歲月中走出來,蹊久自成徑」,
換言之,
荷蘭東印度公司是利用既有的道路做統治的延伸基礎,

假如這個前提成立,
那荷蘭時期古地圖的道路就會建立在自然環境可以被允許的通道,
「古地理學」在建構歷史的過程裡,
將要閃亮登場了!

2020年1月6日 星期一

六堆地景之橋本九八氏頌德碑

橋本九八氏頌德碑位於高樹鄉廣興村(舊名新大路關)廣壇興對面
碑體為高4尺3、寬0.35尺
後面碑文如下:
「我神明會福德祀公業地百七十六甲,係吾等祖先為圖後代之幸福故不憚披荊斬棘以創建此基業,不幸派下突起內鬨,致使該業內之百二十六甲為大和興業會社所買得,二比惹起爭端,事件日以紛糾,幾無和解之望,幸得大名鼎鼎之屏東郡警察課長橋本九八氏自下車伊始,即能下體吾等派下之苦情,於公務繁劇中忘餐廢寢為排難解紛,其結果竟得六十甲物歸原主,且為吾等圖善後策,將該公業地全部分割並代辦登記,其懇切公平用意周到,真令人鏤骨銘心。蓋自事件以來已閱八載,興霜至此而得圓滿解決者,皆賢課長之賜也!吾人沐此厚恩感激,爰是詢謀僉同為頌其德、誌其功,冀傳諸不朽、垂諸無窮,乃勒碑以當紀念焉!昭和八年十二月穀旦新大路關部民一同建立。」
從碑文就可以發現這是一個土地爭頌的事件
這個事件是怎麼發生的呢?
---
話說大正14年(1925)彰化鹿港辜顯榮成立「大和興業株式會社」,
來管理所謂的「大和農場」,
負責管理屏東郡下大路關計千餘甲土地栽種鳳梨,
然而大正15年(1926)六月,
當時大路關福德祠祭祀公業管理人徐喜郎「將公業全部…贌耕給某(大和)農場。持去金三千圓」,
由於新大路關(廣興村)福德祠祭祀公業三筆一百七十六甲的土地,
福德祠祭祀公業於大路關分庄之初所組成,
因其為新墾之地,且土地價值不高,
故庄民便以該祭祀公業為共同拓墾團體,
土地係大家共有來開墾 ,如今贌耕給大和農場,
立即影響新大路關居民的生計,於是四處控訴,

甚至傳出官員從中獲得千百餘圓的贈賄,
使得一萬數千圓的土地用四千圓獲得,

如此種種複雜性使得土地問題難以解決,
尤其農場主人辜顯榮於大正十年已經位居臺灣總督府評議會員,
身居臺灣政治要角,論政治勢力大路關居民根本無從抗衡,
一直等到昭和七年(1932)蕭恩鄉正式擔任高雄州協議會員,
讓事情開始有了轉機。
---
蕭恩鄉用何種方式逼迫大和農場讓步?
線索就在於本節所要討論的擺於「橋本九八氏頌德碑」下面的「紀念碑」。
「紀念碑」內文寫明除了掛名的屏東郡役所警察課警部橋本九八,
另外參與協調的官員,也就碑上所提的「參與事件關係者」,
分別是當時任職岡山郡役所警察課警部的小川幾、東港郡役所警察課警部補鈴木利士郎,
當時蕭恩鄉也以「立會解決事件關係者」入列其中,
由此可見,明明是屏東郡的地方業務,
岡山郡與東港郡也紛紛進入協調成員,
蕭恩鄉透過多管齊下的方式,對辜顯榮施壓,
若非是昭和七年獲得高雄州協議會員,
以單一佳冬庄長如何進行跨地方整合,
無怪乎有口碑認為
「據說蕭庄長當時曾認昭和天皇母親為義母,因有此層關係而能作有力之調解人」
當然這也發問蕭恩鄉為何就淌這淌渾水?
也許六堆的歷史情感,
身為左堆庄屬對於右堆庄屬(圖九)所伸出的援手吧!


2020年1月4日 星期六

之3 沙瑪爾巴的特殊性

西藏廓爾喀戰役指的是,
1788年至1792年間廓爾喀(現稱尼泊爾)與西藏之間的戰事,
由於受攻擊的西藏求助大清帝國,
使得戰局成為三角發展的局面,
而大清動用軍費約一千有五十二萬兩取得勝利,
因此被乾隆帝列為十大武功之一。

造成這一系列戰役的源頭,直指沙瑪爾巴是主要原因,
最明顯的證據,
就是來自乾隆帝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十月所撰,
後以滿、漢、藏、蒙四種文字刻于碑保存于雍和宮的《喇嘛說》一文立場最為鮮明,

紅帽喇嘛沙瑪爾巴,垂涎劄什倫布財產,自謂與前輩班禪額爾德尼及仲巴呼土(圖)克圖同系弟兄,皆屬有分,唆使廓爾喀滋擾邊界,搶掠後藏。」、
去歲廓爾喀之聽沙瑪爾巴之語,劫掠藏地,已其明驗。雖興兵進剿,彼即畏罪請降」,
如此,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沙瑪爾巴到底是誰?

被指為廓爾喀戰役元兇的沙瑪爾巴,
是藏傳佛教噶舉派噶瑪噶舉紅帽系第十世轉世活佛,
所以是十世沙瑪爾巴,或稱十世夏瑪巴,

後藏扎西孜人,父名德巴塘拉,母名寧達旺母,
生於藏曆第十二饒迥水鼠年(1733),
年及五歲時,被認定為紅帽系九世活佛的轉世,
遂取名貝丹米旁卻朱嘉措,
第十三世噶瑪巴與第八世錫度仁波切認證了夏瑪巴,
為之陞座,並傳授傳承的所有教法,
以後曾到拉薩、粗普、羊八井、當雄、那曲、德格等地,廣行善事,宏揚佛法,
而其家族關係也相當顯赫,
而弟弟便是格魯派兩大領袖之一六世班禪額爾德尼,

哥哥是格魯派活佛仲巴呼圖克圖,
這一層關係,也在六世班禪額爾德尼在北京過世後,
對西藏產生巨大的變化。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之2 金瓶掣籤與十一世班禪

藏傳佛教原始並沒有「金瓶掣籤」的制度
由於清乾隆帝灑了大把銀子
在1791至1793年間發動廓爾喀戰爭
因此在活佛轉世過程取得話語權
也就是進行金瓶掣籤的權力
該權力後來分別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繼承
今年(2019)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製作「《西藏》活佛轉世」紀錄片
發佈在1989年圓寂的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
在1995年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的金瓶掣籤過程



但是該片論及「十四世達賴從中插手干擾破壞(十一世班禪的認證過程)」
這到底在講那一件事呢?
原來
影片中金瓶掣籤被抽中的人叫做「確吉傑布」
是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嘉黎縣人士
但是1995同一年遠在印度的十四世達賴喇嘛
也認證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的轉世靈童名為「更登確吉尼瑪(根敦曲吉尼瑪)」

也為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嘉黎縣人士
但是受達賴喇嘛認證後便不見行蹤
---
2006年星島新聞網曾經發佈「中國稱達賴指定的班禪尼瑪非政治犯生活正常」
指稱「國新辦說,尼瑪“並非班禪喇嘛轉世”,並說他“只不過是中國西藏民族的一個普通少年。”聲明說:“目前,他的健康狀況良好。他平凡無憂地生活,並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聲明表示:“依照其家人的意願,少年不獲安排和外國組織、媒體及其他方面見面,以避免干擾他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
Statesman News Service 在2018年發佈「11th Panchen Lama alive, receiving education: Dalai Lama」一則新聞「Tibetan spiritual leader Dalai Lama on Wednesday said 11th Panchen Lama Gedhun Choekyi Nyima “according to reliable source is alive and receiving normal education”.
也說明「根據可靠的消息來源還活著,並接受正常教育。」
---
為何「十一世班禪」是誰這麼重要?
這將涉及未來「十五世達賴」的認證話語權由誰掌握
如此全球西藏問題專家所關注的焦點
要理解如此複雜的結構
這一切將從清代1791廓爾喀戰爭開始談起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胡煥庸線的愛恨情仇

以前大家在讀中國地理的時候
會提到「璦琿─騰衝線」
後來璦琿改名了也就更名「黑河-騰衝線」
這條線是理解中國東西兩部最容易切入的虛擬界線
創始人是胡煥庸
所以這條線也有「胡煥庸線」的說法

不過那是現在才講順口
解嚴前「胡煥庸線」絕對不會出現在任何的台灣中文書
理由很簡單
因為胡煥庸沒有跟國民政府來到台灣

但是他的同事張其昀卻來了
https://analy92.blogspot.com/2019/06/blog-post_82.html
但是這條線偏偏又是認識中國地理相當重要的線索
而且還是中國人所提出
所以尷尬的情形出現了
張其昀與胡煥庸不僅同年
還同一個師承竺可楨
1928 年還一起編印《地理雜誌》,來刊載有關中學地理教育方面的文章
還一起校訂過教科書
如此的同窗情誼
在思想審查的那個年代
這漢賊不兩立
大概讓張其昀不知如何面對胡煥庸線
不過一切都過去了
看看現在臺灣的政治環境
也許張其昀地下有知會感嘆到底大家那個時候在瞎忙什麼「反共」不是嗎?

2019年12月4日 星期三

六堆謎團之江昶榮沒提六堆

在六堆的歷史裡曾經出了四個進士,
分別是黃驤雲(1801-1841)、張維垣(1827-1892)、邱國禎(1832-1900)及江昶榮(1841-1895),
要理解六堆的本質,
江昶榮的作品「謁西勢義民祠」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

誰建斯亭錫此名,捐軀自昔荷恩榮,威靈合享千秋祀,忠憤難忘一代英,
長使河山成帶礪,共知鄉勇作干城,氣吞逆賊揮戈起,我粵由來大義明。
今昔民心向義同,康熙六代至咸豐,七營守土旌旗舉,兩里興師賊壘空,
烈節應編臺省誌,聖朝難泯粵人功,從今瀛海干戈靖,廟宇常新淡水東。

其中一句「七營守土旌旗舉」,
奠定「七營」的歷史凌駕於「六堆」之上,
也就是提出六堆歷史發展的三個階段的關鍵文本,即:
(一)前六堆時期(93 年):康熙31 年(1692)―乾隆51 年(1786);
(二)組織觀的六堆(67 年):乾隆51 年(1786)―咸豐3 年(1853);
(三)區域觀的六堆(151 年)―咸豐11 年(1861)到現在。

那江昶榮到底是誰?
江昶榮生於清道光21年(1841),卒於光緒21年(1895),享年54歲。
人生重要的經歷在同治9年(1870)鄉試中舉,即29歲,
光緒9年(1883)中進士,即42歲,後遇光緒10年(1884)清法戰爭
光緒13年(1887) 返台,即46歲,遇光緒20年(1894)甲午戰爭,
光緒21年(1895)過世。
而「謁西勢義民祠」衍生了三個問題?
一、到底是什麼時候寫的呢?
二、為何只提咸豐?
三、為何沒有六堆?
---

關於第一題,
在梁文建2019碩論「六堆進士江昶榮及其詩文研究」中
主張該詩引用王玉輝2014博論「清領時期的屏東文學研究」的推定
認為是「光緒9年(1883) 江昶榮考上進士請假返鄉祭祖期間的作品」
其實該是在松崎仁三郎1935年的「嗚呼忠義亭」已經交代這首詩的來源
即「光緒癸未登蕊榜後歸故鄉臺南府鳳山縣下淡水恭謁欽賜忠義亭肅成二律
光緒癸未」就是「光緒9年(1883)
因此王玉輝的推定是對的
---
所以懸疑的第二題就出現了
既然寫於光緒朝,為何寫「康熙六代至咸豐」?
這個不僅是個問題,而且是相當大的問題,
因為江昶榮跳過了「同治朝」
也許你會說可能是六堆沒有出堆吧?
錯!
因為在忠義亭原始的七塊牌位
皇清追封褒忠康熙六十年、雍正一十年、乾隆三十三年 六堆忠勇義士列公神位
皇清欽賜褒忠乾隆五十一年、乾隆五十二年、乾隆五十三年 六堆忠勇義士列公神位
皇清欽賜褒忠嘉慶十年、嘉慶十一年六堆忠勇義士列公神位
皇清欽賜褒忠咸豐三年六堆忠勇義士列公神位
咸豐五年攻勦內寮十三位忠勇義士神位
皇清欽賜褒忠道光十二年、道光十三年、道光廿六年六堆忠勇義士列公神位
平北六堆忠勇義士同治二年癸亥歲暨列公之神位
第七塊就是「同治朝」出堆
---
當然第三題就更懸疑了,為何沒有「六堆」兩個字?
在現存同治八年的忠義亭碑,碑文寫道:
「為議約立石碑,永敦和好。六堆總、副理曾光祖、鍾樹齡、鍾召棠暨等建設大醮,有八老爺莊莊耆柯積善、楊媽願、賴全復暨眾等幫費醮緣,恭入義民,永結同心。倘日後賊匪擾亂,亦不得反悔,藉端致擾滋事。」
清楚的寫著「六堆總、副理曾光祖、鍾樹齡、鍾召棠暨等
江昶榮不可能不知道有「六堆」
所以第二題與第三題的合理解釋
應該是江昶榮把「六堆」藏了起來
把南部客家的武力動員的歷史封鎖在「康熙六代至咸豐」
也就是對外宣稱「組織觀的六堆」已經結束
但是內部已經啟動的「區域觀的六堆」也就按下不表
---
至於為什麼?
分巡臺灣兵備道徐宗幹在咸豐三年(1853)寫的「諭粵民」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諭粵莊總理、義首、紳董人等知悉。爾等因逆匪滋事,協力勦辦,業經據情具奏在案。此時各屬文武及各紳董,皆請飭該莊撤堆(粵民自立各營曰堆),以安地方,無非為難民未盡歸莊起見。本司道以爾等之不即撤散,自有深意,誠恐投誠之人,存心不測,或慮在逃之犯,死灰復燃,助此聲威,仍出自始終急公向義之忱。否則,因閩莊紛紛控告,防閑報復,藉以保衛鄉莊耳。
自軍興以來,爾粵人出力已久,眾堆一日不撤,費用一日不止。閩人不靖,粵人終亦不安,若聽之不問,殊非體卹之道。查各難民男婦,進郡甚多,其中豈盡係良善?然重犯則家屬緣坐,脅從則罪人不孥,究係逼脅者多。老幼流亡,亦殊可憫。誅除叛逆,義也;安集窮民,仁也。二者不可偏廢,朝廷亦有並行不悖之政。爾粵人既助官長以立功,此時何必因難民而任咎?本司道不日親臨,爾總理等即先遵諭撤堆。俟本司道到地,或至埤城,或定適中地方來見,或必須親往爾等莊內,即先稟知無誤,本司道尚有面諭幫辦之件。閩粵皆為子民,善惡自有公論也。」
---
發佈「諭粵民」雖然江昶榮才12歲
正值習文之年
撤堆」呼籲沒有不懂之理
「謁西勢義民祠」也就把「六堆」藏了起來
沒有白紙黑字的說法
也就是現在六堆歷史建構上的難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