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陳國川老師開示「地理素養」

今年下半年台灣教育界的大事
就是108課綱的教材正式啟動了
而其中最大受人矚目的問題
那就是「什麼是素養」
因為時空因緣我退出地理教科書編修
加上小朋友還有些年才會遇到
所以對於「地理素養」的理解也就擱了下來
不過其他一線的地理老師就沒有這麼悠哉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
我找到陳國川老師在106 年7 月4 日曾於教育廣播電台的開示
算是相當精準地介紹何謂「地理素養」
以下就跟大家分享
---
教育廣播電台106 年7 月4 日專訪

蕭曼屏:
接下來我們請教地理科的部分,請教陳教授,我們先從重要的特色來跟我們說明一下。

陳國川副召集人:
這次地理科的課綱,最主要的他有三個特色,
第一個特色就是國高中明顯區隔,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課程設計是比較精簡而且彈性開放。
我解釋一下具體和抽象之間的差別,在具體上,國中的部分以環境系統、區域特色和全球關聯來架構他的學習內容。
因為在國中的心智發展能力階段,是處於具體運思到形式運思的過渡階段,所以我們把這三個地理的核心素養,具體的建構在臺灣跟世界主要區域上,透過具體區域舞台學習ㄧ些重要的概念,然後再引導學生使用這些概念學習重要議題的理解和解釋。比如在國中部分就透過文化的地名議題和日常生活碰到的食安議題,從人地的角度來看,企圖解決剛剛也提到未來環境永續的面向的發展

再進一步到高中部分,屬於比較抽象概念,透過地理技能,地理技能最主要是包括圖像技能、地圖技能來有GIS的技能等等,還有地理系統,從系統角度來討論地表上自然跟人文的現象,培養系統思維,到地理視野,就是從地理的角度,來看地表上各區域間他面臨的問題以及問題的內涵,並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跟過去最大的區別,在於過去完全是以區域現象為學習主體,轉變為區域問題的理解跟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並進一步培養邏輯思維的概念。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在整個學習內容上,剛剛提到精簡並彈性開放,精簡就是減量,彈性開放就是提供他的方向,而不像過去規定你要學甚麼,那些具體內容。他主要的目的 還

同時兼具讓教師或者是教材的編撰者,他的自由度提高,並且許多的提示,這些方向還用問句來敘述,在這樣子的基礎上,技術型高中跟綜合型高中也朝這個方向,只是它的內容更減少一點。那在這樣子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提出他的選修課程,選修的課程就配合大學的進路、社會的議題、職涯的發展、研究的方法,從這個角度出發,這是第一個主要的特色

第二個特色,不管是國中、普通型高中、技術型高中還是綜合型高中,我們在學習內容裡面都提出了探究活動,這個探究活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供了設計素養導向教學的提示,並且提供了小組合作學習、跨領域學習 的空間,有機會,有時間,他就可以這樣做。
第三,在國中或者是高中、技術型高中都一樣,每學期或每學年會設計一個田野實察,他主要的目的就是鼓勵走出教室,從事團隊合作,透過這種方式學習如何自主學習,如果透過小組合作來培養,因為我們知道未來是團隊的精神最重要。

所以我們在每一個學習項目底下都會有一個條目叫做探究活動,這個探究活動就是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參考探究活動提出問題,在上課之前提出這個問題。
我舉一個例子,過去我們強調的引起學習動機,很多都是很多都是透過聲光刺激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現在我們是要以問題意識作為 引起動機的主體。
我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要探討能源問題的時候,我們現在面臨的能源問題是什摩?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要探討能源問題的時候,我們現在面臨的能源問題是什摩?我們要節約能源,老師可以提出這樣子的問題,物理科學到能量不滅定律,那能我們要節約能源,老師可以提出這樣子的問題,物理科學到能量不滅定律,那能源為什麼會消失?如果物理科的能量不滅定律是成立的,那我們為什麼要節約能源為什麼會消失?如果物理科的能量不滅定律是成立的,那我們為什麼要節約能源?接下來我們就討論能源的分布、源?接下來我們就討論能源的分布、能源的分配、能源循環過程的時間,這就是能源的分配、能源循環過程的時間,這就是未來我們要強調的重點,解決這個問題。

在這過程當中,跟過去不一樣,過去就未來我們要強調的重點,解決這個問題。在這過程當中,跟過去不一樣,過去就能源的分布在哪裡,能源的交易在哪裡等等,現在你要考慮能源問題的時候不是能源的分布在哪裡,能源的交易在哪裡等等,現在你要考慮能源問題的時候不是只有地理學的知識,還有許多包括物理學的知識,就是跨領域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只有地理學的知識,還有許多包括物理學的知識,就是跨領域的知識整合在一起。

透過問題意識培養學生透過問題意識培養學生是是從整體角度思考問題並從整體角度提出解決問題從整體角度思考問題並從整體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當然可能碰到最大的困難就是,教師有時候會覺得學生提出來的解決問的策略。當然可能碰到最大的困難就是,教師有時候會覺得學生提出來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不夠完整,但我們的重點不在提出完整的策略,而是培養這樣子的思考題的策略不夠完整,但我們的重點不在提出完整的策略,而是培養這樣子的思考模式,所以培養問題意識、邏輯思維,是未來在教學上要特別注意的,這些提示模式,所以培養問題意識、邏輯思維,是未來在教學上要特別注意的,這些提示都在探究活動,每一個條目底下都會有一個探究活動。

都在探究活動,每一個條目底下都會有一個探究活動。教師不一定是教師不一定是根據這個根據這個照照本宣科,但它是一個提示、啟發,我可以根據這個本宣科,但它是一個提示、啟發,我可以根據這個,然後,然後提出提出一個一個問題問題來。最主來。最主要的態度就是要開放胸襟,要跟其他學科領域相互共同備課,有機會的話可以跟要的態度就是要開放胸襟,要跟其他學科領域相互共同備課,有機會的話可以跟人家相互協同教學,這人家相互協同教學,這個會有困難,我們知道在現場裡面,每一個老師都有他的個會有困難,我們知道在現場裡面,每一個老師都有他的本位,每一個學科老師都有他的本位,但是即使別的學科老師他的本位強,我們本位,每一個學科老師都有他的本位,但是即使別的學科老師他的本位強,我們作為一個地理科的老師也要有開放的胸襟,主動跟人家聯繫,大家一起來協同,作為一個地理科的老師也要有開放的胸襟,主動跟人家聯繫,大家一起來協同,因為我們的重點是如何讓學生更好,而不是我這個學科要怎麼樣。因為我們的重點是如何讓學生更好,而不是我這個學科要怎麼樣。

蕭曼屏:
陳教授要做補充嗎?關於地理科的部分。

陳國川副召集人:
地理科跟過去最大的不同,是我們從社會領域整體的角度出發,我們體認到學校要上地理課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地理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為了要培養地理學家。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國小、國中、高中一體連續下來,從最具體的社區生活,到具體的地方特色,到高中的問題發現及解決,這樣的一個發展過程,使過去常常被詬病的重覆學習問題得以解決。
第二個從整體的角度出發是,我們在架構學習內容和學習表現的時候,是從歷史、地理、公民三個學科互補的角度,三科整體考量讓整個學習內容在減少學分的情況下減量,解決了過去強調取材週全而引發分量過多的問題。
第三個也是從整體的角度出發,不再是高中是高中,職業學校是職業學校,綜合高中是綜合高中,現在也是三種類型的學校一起來考量,雖然上課時數不同,分量有減量,但基本精神通通一起考量進去,比以前更加重視佔有一定人數的技綜高學生。最後跟過去最大的不同是,我們都是以問題為導向,所以每一個學習的項目都有一個探究活動,透過探究活動作為史地公三科互補的一個平台,提供這樣子的一個機會。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領域課程綱要核心素養發展手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