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0日 星期日

永春五分埔、五分埔永春

上一次聊到臺北捷運的「古亭」站
今天來聊聊另一個有意思的站名,它叫永春站
也許網友會覺得永春站有什麼好聊的
網路上不就寫的清楚
規劃時期原本以「松山」為站名,但因松山區離本站尚有一些距離,不足以用作為站名,改取自所在地名稱「永春陂」(陂音ㄆㄧˊ,即「陂池」之意,永春陂最早為福建永春人開墾)與鄰近的永春里
沒錯永春站附近有一個「永春陂」的陂塘
而且透過臺灣堡圖,還可以知道有一個「永春陂」的聚落
可是大家知道永春站離「永春陂」直線距離有多遠嗎?
答案是約七百公尺
但七百公尺內還有廣官厝、中陂
當然還有約四百公尺的「五份(分)埔」
更重要的是這些聚落都屬於「五份(分)埔庄」
為什麼不叫「五份埔」站呢?
---
「五分埔」某些文獻說乾隆年間就開發
不過偶手邊的同治十年(1871)淡水廳志已經有其紀錄:
瑠公圳(又名金合川圳),在拳山堡,距廳北一百二十里.業戶郭錫瑠鳩佃所置.其水自大坪林築陂鑿石穿山,引過大木梘溪仔口,再引至挖仔內過小木梘,到公館街後拳山麓內埔分為三條:其一由小木梘至林口莊及古亭倉頂等田,與霧裏薛圳為界;其一由大灣莊至周厝崙等田,水尾歸下陂頭小港仔溝;其一由大加蠟東畔之六張犁、三張犁口過梘直至車罾、五分埔、中崙前後上搭搭攸等田,水尾歸劍潭對面犁頭標,入北港大溪.灌溉田一千二百餘甲.
連偶小時候開的郵局戶頭都是「五分埔分局」
北捷捨「五分埔」不用,改用「永春」
似乎有什麼有趣的故事
---
要回答這個問題
要先知道「永春」這個地名是什麼時候出現
答案是民國35年(1946)成立的「永春里」
所以在1957年由「松山國民學校五分埔分校」需要升格時
(See! 不是跟你講五分埔的位階比較高嗎?)
「永春國民學校」就成了第一選擇
當然以後也就順理成章成為「永春國小」
而後來在1968年成立的永春國中
當時的永春國中在松山路277巷(也就是現在永吉國小的位置)
後來才移到松山路654號
也就是現在的永春高中
所以你發現了什麼嗎?
那就是為什麼「五分埔分校」不改名「五分埔國小」而是「永春國小」?
關鍵是一個虛擬的「永春」聚落在永吉路、松山路、忠孝東路之間出現
那就是現在的「永春里」
但是真正的「永春」卻在遠遠的地方
甚至「永春陂」也更名為「松友社區」
住「永春陂」的人也不「永春」了 
---
假如偶們打破沙鍋繼續問
那「永春」為何有這麼厲害呢?
依洪致文所著「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曾揭露一位來自上海的鄭定邦
將中國地名式的新路名,配合大陸的地理空間,安置於台北市內
假如現在告訴大家「永春」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一個縣
「五分埔」又地處台北市東南方
1957年雖然離1946年道路大更名有十年的差距
但是「永春」為何可以取代「五分埔」作為國小校名
用這招肯定過的了長官的考問
只是沒想的到是
從此「永春」個沒完,真正的「五分埔」就GG了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施老師好,永春這個名稱的「移位」應該跟國小的關聯較小,或許跟永春里有更大的關聯。1946年永春里便已經成立了,最初的範圍含擴目前的松光、國業、松友、松隆、長春、富台、永春、永吉、廣居、安康,範圍大概就是老師文章提的「永吉路、松山路、忠孝東路」之間。

但為甚麼永春里會在戰後變這麼大一塊,確實是個待解的謎題了

analy92 提到...

感謝你的留言
因為我對系統的不熟現在才發佈
1946年永春里的成立我已經在文中加入並調整